要闻

区政协委员张平大会发言

2019-02-20 13:34    来源:江津网
2019-02-20 委员发言

区政协委员张平大会发言

关于推进集镇、村落污水源头治理的建议

(区政协人资环建委)

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流域水质改善是关键,集镇和村落水污染治理在源头。近年来中央和市、区各级财政加大了镇村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污水治理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我们深入7个镇12处污水处理设施实地调研,集镇和村落的污水治理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急需从源头抓好治理。

一、目前镇村两级污水治理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压力

一是镇村污水治理覆盖面不足。建制镇、撤并乡镇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较好,173个行政村和53个涉农社区,已建成投用的污水处理设施仅59座,未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同时污水收集主管网和二三级管网均存在较大缺口,污水无法全面收集,也有部分地区虽然配建了污水收集管网,但管网设计不合理或管网破损严重,污水收集率低。另外还有部分养殖场未能实现达标排放。

二是处理设施老化陈旧,技术工艺有待提高。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大多数在2000年左右建设,设计能力和建设标准较低,部分设施仍然在采用人工湿地、人工快渗等落后的处理工艺,出水指标无法达标。部分设施已经老化,甚至荒废无法使用。全区30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的不足30%,59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出水均不达标。近两年来新建或技改的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采用工艺技术有:高效厌氧+短程硝化、生态复合基等工艺。在处理效率、抗冲击性、运行能耗等方面各有优劣,总体上还缺乏效果好、性能稳、成本低的处理技术。大部分地区还未采用雨污分流措施,容易造成雨季设施超负荷运行而陷入瘫痪。

三是污水治理设施“建管运维”体制不顺。客观上,镇村两级污水处理设施面广而点散,环境和需求都存在较大差异性,不便于建设、管理和维护,加之运转负荷时高时低,运维成本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移交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以后,建设管理运维企业与区级部门、各镇(街)缺乏沟通,造成建设缓慢。在设施维护上,存在管护人员不足、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应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管网建设维护上,接口干管与二三级管网的建设及维护主体不明确,时常因边界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影响建设进度和运维效果。

四是污水治理监管不到位。目前全区镇村污水治理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镇级污水处理厂行业管理责任在城市管理局,村级污水处理站管理责任在水务局,水质监测与环保执法职能在环保局,投资和运行主体为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一部分设施实际负责运行维护单位是茂川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配套二三级管网建设主体为各镇(街),项目审核和监管责任单位为城乡建委。因职能交织混淆,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推进集镇、村落污水源头治理的建议

治污在治本,治本在治源。再现山清水秀,就应把治污重点转移到污染源头,整治集镇村落的水环境上,为此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能职责。进一步理清各部门职能,完善污水治理工作责任机制,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督促管理运营企业认真履行合同,加强运维队伍建设,加大技改力度。并建议签订补充协议,根据实际治理效果调整污水处理服务费用(现在是按设计标准交费)。

(二)突出统筹规划,实现全域治理。坚持合理规划布局,在摸清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底数基础上,统筹做好建设规划。对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占用少量基本农田的,相关部门积极向市级部门对接协调,明确调整土规的简易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加快推动项目实施。优化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污水治理,并在资金安排上,适当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维护倾斜。

(三)改进工艺技术,提升治理效果。积极引进污水治理新技术,加快实施老旧设施的技术改造,因地制宜确定工艺和规模,采用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力争做到“建成一座、管用一个”。

(四)建立监测网络,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建立污水处理厂区、管网节点、以及附近河流、水库等区域的自动化水质监测系统和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提高水质监测、排放监控的透明度,增强部门监管的措施和力度。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实行区级联网监测,加大对违规直排或处理不达标行为的处罚力度。

(五)强化宣传引导,共同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媒体曝光的威慑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形成科学的生产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发统一的全民治水APP,建立集水质监测预警、巡河信息记录、河道水库大数据档案、问题反馈、监督检查考核等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点击浏览近八年江津“两会”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李皓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