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区政协委员代大维大会发言

2019-02-20 13:30    来源:江津网
2019-02-20 委员发言

区政协委员代大维大会发言

关于推进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建江津区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过去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计划生育实施几十年后的今天,养老尽孝已经从家庭延伸向社会,成为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沉甸甸地压到了党委和政府的肩上。江津作为全国长寿之乡,全区现有60周岁及以上人口36.38万,占户籍人口24.3%,同期高出全市4个百分点。我们在养老事业上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受起步晚、基础差、欠账多等因素的影响。养老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创新举措、加快实施,努力促进养老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我区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居家、社区养老基础不牢。我区养老服务尚未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尚未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还缺乏制度支撑。社区、家庭适老化设施缺乏,日间照料不足,农村地区老人安全风险高,养老空巢化明显。社区养老服务场地选址难,配套难,运营难。二是医养、康养结合尚在探索。全区养老机构普遍缺乏医疗资源配置,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仅有4家,且基本是卫生室。医养协作改造较为困难。

(二)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一是供给总量不足。我区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9张,社会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普遍超过90%,一床难求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政府运营养老机构床位4368张,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657张,政府供给明显大于市场化供给,且缺乏高端养老机构,难以满足高端人群需求。三是供给形式单一。社区养老服务站仅能提供文体娱乐、家政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紧急救援、精神慰藉、休闲养生、康复保健等多样化服务缺乏。

(三)养老政策扶持不到位。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成本高,规划上尚无专门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也无养老服务用地基准地价,养老机构绝大多数为租赁性质。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纳入定点医疗机构标准未明确,金融扶持政策上只是作原则性要求,缺乏可操作性。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意见中规定的相关建设、运营补贴制度,亟待出台相关考核细则。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适应。一是人才缺口大。全区直接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仅有340余人,养老护理人才缺口至少在4000名以上。二是专业程度低。养老护理员普遍为“4050”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拥有养老护理证仅130余人,拥有照料护理老人专项技能证书仅3人。

二、对推进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加强战略指导,将老龄及养老事业发展单独纳入我区国民经济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促进我区康养产业、医养融合和城乡养老体系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明确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尽快出台关于发展医养、康养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近期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全力指导康养、医养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的前置指导,进一步压缩相关手续审批时间。积极推进区福利院医养融合、鼎山耀文老年公寓建设护理院建设。

(二)加强政策支持,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加强用地支持。借鉴山东、浙江等地区先进经验,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标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二是加强税费金融保险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按重庆市统一安排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等险种。优化简化各类补贴发放程序,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三是加强打击惩治力度。加强对涉老违法案件的惩治力度,持续打击非法养老行为,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不断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三)持续深化改革,改善供给质量。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依托建成的122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江津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式、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聊、助急等服务。二是强化机构养老。全面提升现有的52所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对城乡敬老院闲置的养老床位,试点引进重庆合展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建设江津康养护中心,构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机构养老格局。三是改善供给质量。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等养老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溶洞景区发展森林康养项目,加快四面山国际富硒康养产业园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四屏康养小镇。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培养专业人才。支持区内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组建养老人才专家库,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加强政策支持。探索建立入职补贴、岗位津贴和荣誉表彰等长效工作机制,对长期从事养老护理的工作人员给与政策奖励,增强养老行业的认同感和工作人员的归属感。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养老志愿服务建设,借鉴时间银行,推动互助养老。积极引进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积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行业。

点击浏览近八年江津“两会”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李皓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