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正文

江津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报告


江津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组


序 言

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在我国一直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能够将医疗资源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配置,提升就医可达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本研究选择以重庆市江津区作为调研对象,在开展调研走访、数据收集、归类整理的基础上,选取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数等指标,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江津区近年来医疗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江津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距。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江津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传统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缺陷;医疗卫生资源的财力投入不足;区域间经济发展实力不均衡;就医的地理可及性等,最后提出推进江津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建议。


第1章 江津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1.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4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2万人,乡村人口77.0万人。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29个,其中,医疗单位1127家(按投入来源分:政府举办的有34家,占3.01%。社会和民营投入的有1093家,占96.99%。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医院含4家公立医院和17家民营医院,共21家,占1.86%;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家,占2.66%;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1076家,占95.47%)。

1.2医疗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1.2.1医疗人力资源数量配置情况

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1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03人、注册护士3709人,乡村医生1043人;设置病床8051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2.48人、注册护士2.70人、每千人床位5.8张。

1.2.2医疗人力资源的结构情况

(一)公立医院人员职称结构情况

全区公立医院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共计2894人,其中医学类高级职称占比为12%,中级职称28%,初级职称60%,非医学类高级职称占比为4%,中级职称38%,初级职称58%,统计数据中看出,初级职称平均占比接近60%,但中心城区以外的镇街医院初级职称占比更高,医学类中初级职称占总人数的85%。高级职称主要集中在几江半岛、德感、白沙区域。

(二)公立医院人员学历结构情况

全区医疗共编制事业单位人员3289人,其中:研究生262人,占比8%;本科1619人,占比49%;专科1095人,占比33%;中专及以下313人,占比10%。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历数据:研究生学历人员19人,本科学历人员733人,专科学历人员893名,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240名。


1.3医疗物力资源配置情况

1.3.1床位数的情况

1.3.2万元以上设备数量的情况

2018年全区各公立医疗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数量统计,全区设备总值9.53亿元,较上一年度新增1.42亿元,万元以上合计4427台,较上一年度新增713台,总值6.29亿元,较上一年度新增1.16亿元。


第2章 江津区医疗资源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医疗机构布局不平衡

医疗机构布局不平衡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间医疗机构布局的不平衡: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1127个,设置病床9881张。其中:三甲医院2个(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二甲医院3个(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O九四职工医院),中心卫生院17个、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其中,圣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处于正在建设)、民营医院16个,个体诊所216个,村卫生室860个。虽然实现了每个镇(街)均有一个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村卫生室的国家要求,但从布局分析,一轴两翼的医院有24家,占51家医院的47%,其中民营医院有16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94.11%。二是区域内布局也存在不平衡,行政村之间的村卫生室布局最为明显,在新村、撤并镇、城市郊区村卫生室站点较多,南部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方村卫生室站点较少,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就近就医较为不便。三是随着镇街撤并,原镇的卫生院萎缩,加之管理不能达到医保定点要求,导致如原罗坝卫生院、老夏坝医院等医保定点撤销,当地群众不能就近就医报销。

2.2. 医疗技术人才分布不均

    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1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03人、注册护士3709人,乡村医生1043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2.48人、注册护士数2.48人、床位数5.8张,相关指标达到小康社会指标要求,但存在人才分布、人才结构、高级技术人员分布不均衡。一是执业医师(含注册护士)在一轴两翼医疗机构执业的有5674人,占全区医护人员的83.47%,在其它镇执业人员仅占16.53%;二是高技术人才分布不均。全区339名高级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区管医疗卫生单位,其中:区管医院266人占78.4%,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3人占21.6%;8名博士、204名硕士全部分布在区管医疗卫生单位;1619名本科学历人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仅609人,占比为37.6%。三是医疗技术开展不均衡。不仅存在卫生院与区级单位间差距大,而且卫生院之间也存在不均衡。如双福、珞璜等卫生院能独立开展普外、骨科、剖腹产手术及内科危重症病人诊治,而四面山、中山等卫生院尚不能开展外科手术及产科业务。四是村级人员断代现象较为严重且技术不高。1043名乡村医生中,60岁以上的有281名,占比27%;50-60岁有463人,占44.39%;在村医中,绝大多数是“赤脚医生”转岗的,考取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的不足30%。乡村医生存在年龄老化、技术落后,诊疗不规范等问题。

2.3医疗设备设施投入不足

    2019年各基层卫生单位才配备了DR、彩超、全自动系系列化分析仪,9家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但其设备设施与二级医院相比,不论设备配置的档次,还是设备齐全程度,差距较大,除一轴两翼外,还没有一家卫生院配备有CT,不能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这也成为了很多病人不愿就近卫生院就医,直接选择城区三级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


第3章促进江津区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的措施建议


3.1统筹规划,谋划适应江津经济社会发展医疗资源布局

一是坚持四个统筹,统筹与区委区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挥好卫生健康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融城、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稳定器作用;统筹好一轴两翼与其它镇街关系,实现群众病有所医目标;统筹好健康中国战略,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为党委政府分好忧;统筹好医学发展和疾病普变化,把握住医学发展脉搏。

二是坚持问题和目标两个导向。针对存在问题,确立好与江津在重庆市地位、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工作目标,引导政府举办医疗资源和社会投入医疗资源合理布局。

三是平衡好均衡性和重点区域关系。既要做好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又要做好重点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提升江津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3.2合理划分功能板块,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统筹医疗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全区卫生资源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充分考虑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资源利用现状,引导卫生资源向中心城区外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缩小城乡居民间的医疗资源配置差异,兼顾基本医疗服务与层次医疗服务,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可参考北京做法,建立一圈两弧医疗资源框架。即:一轴两翼作为医疗资源核心圈,主要布局高水平的综合型、专科型医院,形成全区仍至渝贵、渝川结合部的区域医疗中心;两弧将距一轴两翼30分钟的油溪、白沙、李市、贾嗣打造成集医疗、急救,康复为一体的次区域医疗中心;将距核一轴两翼较远、距次域中心30分钟的石蟆、石门、杜市打造成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中心卫生院,从而形成30分钟医疗和急救网络;其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主要负责医疗公卫生均衡性、医防融合发展,以满足当好群众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3.3优化一圈优资医疗资源,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充分考虑一轴两翼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分布、带动性等因素,对一轴两翼特别是双福、德感、滨江新城的区域医疗资源进行空间布局规划,要坚持在城市发展以及产业布局时,实行医疗资源完善先行原则,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30分钟布局一家二级以上医院部局要求,可在享堂社区规划布局一家三甲综合型医院,在滨江新城布局一所三乙综合性医院,在支坪(仁沱)预留三级医院用地。在操作上,可采用社会引资或抓住融城契机,承接好市级医院外溢,亦可参照万州三峡中心医院和深圳罗湖医院做法,以区中心医院为母院,在三个主战场设分院,打造集团式医院;近期,可将双福卫生院、珞璜卫生院按二级甲等医院提挡升级。在两个片区可采取社会兴办,布局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目前双福片区和珞璜片区医疗问题。从而在一轴两翼形成3-4家三家综合医院、二家二甲医院,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同时,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民营发展模式,应广泛招商社会资本,引导社会资本高水平的专科或二级综合型医疗机构(全国过去十年专科医院的投资量占民营医疗机构总投资量的84%。“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的一种模式),增加全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

3.4统筹规划重点学科,提升区域医疗辐射能力。

把握好医学发展趋势,结合全区前二十种病种和“内科介入化、外科微创化”精准医疗、价值医疗发展方向,规则好区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建立扶持及管理机制。重点发展好肿瘤、心血管、重症医学、呼吸、神经外科、妇幼儿科、针灸、康复、骨(伤)科等专科建设力度。做大、做精现有18个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发挥好现有4个区域性重点学科优势,争取成为重庆市争创全国医疗中心成员单位,提升全区医学教学、临床、科研能力和影响力。巩固好现有的4个市级基层重点专科,提升基层特别是次区域医疗中心单位的医疗能力,形成区域和次域两个层级的医疗中心格局,进而打造专科联盟,为打造渝西医疗中心奠定基础。

3.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医疗人才队伍管理新机制。

医疗卫生事业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借助我区“津鹰”人才计划,《江津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制定支持卫生健康系统人事管理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引进优秀的卫生管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推进备案制与职称与人员比例设施挂钩改革,逐步扩大公立医院人员职称评定管理自主。在坚持留足发展的、国家的以及“多劳多得”,的前提下,落实好基层“两个允许”绩效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建立三级医院优秀医师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巡诊制度,建立完善支医政策、支医补助政策。探索建立乡村医生退出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适当提高乡村医生保障水平,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建立通过完善职称评聘、晋升等机制,对长期服务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在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区镇人才流动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强高层次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聚集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培养中青年优秀骨干人才。

3.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疗集团办医模式。

按照“三通”医改要求,结合国内外医疗机构发展模式,本着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集约人力资源和管理要素,避免重复投入、充分发挥集团管理优势,可探索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院两个层级集团发展模式。建立医院间,特别是重点专(学)科间的优化组合,使医疗卫生技术、资源强的医院发挥更大的效益,为争取全国医疗中心打基础;建立以中心医院、中医院为主体的、城市集团化管理体系,满足一轴两翼城市发展、群众健康所需。可先推行基层卫生单位集团化改革,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升基层卫生院技术水平,提高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落实好强基层的医改目标,解决好分级诊疗基层接不住的问题。第二步,在基层医疗集团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区、镇上下一体化改革。这既可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又能有效提高财政投入效率。

3.7推进医养结合,主动适应人口老年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更好地大力开展健康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今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而江津是中国长寿之乡,截至2018年底百岁老人多达173位,60岁以上36.34万人,占我区总人口的24.3%,重庆市老龄化江津区位居第二;拥有海拔在1000-1400米四面山,四屏、柏林华盖山,森林履盖率高的晋云山等宜避暑、养老自然条件,在养老、医疗、避暑、旅游等方面有所作为。可走普惠、高端相结合的,医养游结合的健康产业道路。一是建立养老部门联动机制,统筹民政和卫生健康建设资金和固定资产,对原撤乡并镇弃用的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利用现有养老院,开设卫生院派出机构,形成普惠性医养结合体系;二是深化四屏打造康养小镇规划,在养老、医疗、旅游方面讲好故事,做好文章;三是促进恒大养生谷建设进度和重医附院高端养老研究院两大项目,以此为基础,打造好医、养资源要素的聚集,从而形成健康养老产业链条。四是结合乡村振兴和江津是枳壳地道药材产地等优势,大力发在林下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利用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江津分院和鲁能美丽乡村项目平台,开展好中药材、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工作。五是总结好佳华医院与耀文山庄养老院合作办医经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进社会资本兴办高端医养结合型医院。


决咨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招聘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治理“招聘网站严重违规失信”自律承诺书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0-2018 CQJ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8
江津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渝ICP备16012726号-1 法律顾问:吴嘉斌 冯安业(重庆市循源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江津区东部新城江岸东城中央4幢1-8-10 邮编:402260 广告招商:023-47588106 传真:023-47588100 举报电话:023-47588100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