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正文

加快江津融入重庆主城步伐的研究

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国家战略中,作为川东渝西走廊中的重要城市--江津,处在传统意义上的重庆主城与成都之间的特殊区位,是重庆拓展“向西”、成渝交融发展的战略重要连接点和重庆“一圈两群”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点。因此,加快江津融入重庆主城的步伐,既是江津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重庆在实施“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国家战略和重庆“一圈两群众”发展格局的必然。

重庆发展向西,江津北延东进,不仅仅是经济结构板块问题,更是江津抓住机会,创新转变发展思维,调整完善新一轮发展规划,强化与升级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支柱的重大战略问题。

而江津由前些年定位的“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向“融入重庆主城”的转型,必然在“发展的自主性、财税的统筹与支配、大城市与大农村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生许多变化并产生许多冲击。

但江津融入重庆主城是趋势所向,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江津至于在什么时机、以什么方式融入重庆主城,并不是江津地方所能谋定的。但持什么姿态,以什么样的策略去引导和助推“融城”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关于融城的选择,本课题的立足点是:“在服从大局,听从指挥,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圈两群”战略布局和陈敏尔书记2019年10月12日在江津壁山调研时所作重要讲话精神,找准方位,把握定位,担当作为的前提下,争取设立必要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启动“功能融城”,并以此为前提,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江津潜在优势,找准恰当的融城点,迎接和化解融城中的冲击和挑战,培育和壮大具有江津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支柱,最大限度提升江津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的提升江津的城市综合实力和人文文化,最大限度的化解融城转型中带来的新问题、新冲击,从“高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出发,实现行政区划和城市功能融入重庆主城,真正成为融城发展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这是本课题的研究指向和基本主张。


主题词:江津 融城 步伐 研究


一、江津与重庆的历史渊源

纵观江津建县1500多年,定名为江津1400多年的的建制沿革,江津与重庆有割不断,理还顺的江津关联。从历史演绎上源远流长;从行政区划上几进几出;从地理区位上唇齿相依。从而奠定了江津融入重庆,重庆涵盖江津的趋向。

江津隶属四川时,是天府之国富饶美丽的“三江”(江津、内江、温江)地区之一,是川东专区“江八县”的领头羊,是川东走廊连接重庆市的重要接点城市。

江津隶属重庆时,是重庆拓展西进,实施“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国家战略中不可逾越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城市。

在历史长河中,变化的是行政区划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江水相连,山河一体的地理区位。

  

  二、江津融入重庆主城的必然与优势

  (一)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看江津“融城”的战略位置。

一是打造成渝发展主轴,而这条主轴线上,江津、永川、大足、荣昌、潼南、铜梁、璧山成为重庆端连接成都端的纽带。江津直接拉着重庆的手手伸向成渝城市群的深处。二是培育沿江城市带,江津是长江成渝沿江城市中最大的滨江之城,长江流经江津境内127公里,有5个国家级深水港,水运和临江经济优势突出。

(二)从江津的地理看江津“融城”的独到区位。历史上的江津,在北宋时期的版图,其主体地域处在重庆的渝中地段,即古渝州之南。据北宋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载:江津,在州南一百二十里,七乡,十四镇。这里的“州”是指渝州治所在,即今之重庆渝州半岛。如今的重庆地里,江津在重庆主城之西南。江津都处在渝、川、黔交汇接壤之地带,历史上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和渝川黔边界贸易最重要的枢纽。

(四)从交通格局上看江津“融城”的通达之便。江津历来是西南地区,特别是成渝走廊最重要的通道和枢纽。江津的“铁公水”三大动脉,联动着江津与重庆,重庆与成都,重庆与“中国西南陆海大通道”、重庆与“五湖四海”的交流与交通。

(五)从文化一脉相承上看江津“融城”的自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城市群各城市间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好的有利条件,是促进周边城市与主城一体化发展前提和基础。江津与重庆主城地缘相连,人缘亲和,文化同宗,一脉相承,成为江津自然融入主城的先决条件。

  

  三、江津融入重庆主城战略模式的基本选择

江津融入重庆主城是必然,但“融城”战略模式和途径的选择可以是多样性的。决策在上层,助推在基层。作为江津自身,能够做的:一是服从大局,听从市委、市政府的指挥;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找准方位,把握定位,担当作为;三是认识要深透,利弊要析透,汇报要做够,选择要明智,争取要努力,力争在“过渡期”内先行实现“功能融城”;四是无论是调整行政区划“直接划入主城”,还是在一个合理的“过渡期”内,保留相对独立行政区划,以“功能性融城”带动“区划融城”,江津都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圈两群”战略布局,找准恰当的融城点,迎接和化解融城转型中带来的新问题,新冲击,最大限度提升江津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的提升江津的城市综合实力和人文文化,努力实现不仅在行政区划上而且在城市功能上融入重庆主城,真正成为融入重庆主城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


四、江津融入重庆主城的融入点与交汇处

一是地理交汇。在地理位置看,江津北靠九龙坡,东邻巴南、大渡口,位于“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域内,与重庆主城密不可分。

二是城市规划交汇。在重庆向西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江津在城市规划上通过突围几江,跨江北上,实现了“一轴两翼”中心城区融城发展、扩容发展、提质发展。

三是工业融合交汇。江津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主城区“退二进三”产业转移战略的重要承接地,在已形成汽摩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中,众多的企业与主城区企业间存在上下游产业链关联。

四是物流业交汇。随着珞璜综保区封关运行和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的开通,使“渝新欧”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渝昆泛亚大通道得到有机融合,必将推动江津与重庆及西南地区跨境贸易交流与得到更大的交汇发展。

五是文化旅游业交汇。江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的山水资源,其名人文化、抗战文化,与重庆主城既有历史上渊源,更多的是密不可分的交汇联系,已成为主城区都市圈文旅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六是城乡农产品供应交汇。2018年,江津富硒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26万亩,富硒畜禽年出栏超过300万头(只),全年富硒产品总产值达到25亿元。强大的生产供应能力和便利快捷的物流条件,使得江津富硒农产品与主城消费市场能够实现“无缝对接”。


五、融城对江津将产生的变化与冲击

从变化上看,一是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上的转变。二是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方向的转变。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上的转变。四是农业生产方式上的转变。

江津融入主城,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必然对老的行政区划下的观念、管理体制、财政分成、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城市营销策略等方面产生许多新冲击。

一是农民市民化带来的思想上的冲击。江津是人口众多,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融入主城后,“江津人”将变为“重庆人”,如何适应农民市民化带来的思想冲击,将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二是管理体制调整带来的利益分配上的冲击。按现行财政体制,主城九区税收地方分成比例为17.5%,其它区县为35%。江津融入主城后,区级地方财政利益格局调整所带来的冲击,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交通建设、市政设施、资源配置和行政支出等自主性发展的方方面面;

三是城镇化率偏低带来的城市发展上的冲击。目前,重庆主城除渝北、巴南城镇化率超过80%外,其余七区已经超过90%。而江津区2018年的城镇化率仅为68.43%,较主城各区还相对较低。偏低的城镇化率,既影响到对消费市场的培育发展,也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四是主城商业零售业带来的“虹吸效应”冲击。随着轻轨交通5号线的开通,江津人往来主城更加方便快捷,主城五大商圈的商业零售业将变成强力“磁场”,商品资源高度聚集的“虹吸效应”圈层肯定会继续外扩,对江津势必会产生强烈冲击。

五是农村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在农村脱贫的指标上,主城区有着更高的指标与需求。江津融入主城后,农村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

六是房价的可能上扬给部分本地人带来影响。融入主城后,可以预料,江津房价肯定上扬,势必会给部分本地人购房带来影响。

  

  六、推进融城的建议与意见

江津融入重庆主城将是江津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面对“融城”机遇,江津既要紧抓不放,更要做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各方面准备。

(一)发展思路上的创新与转变:

一是标定江津在重庆经济布局中的功能与定位。一是突出枢纽地位,建设成为重庆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二是突出开放优势,建设成为渝西地区对外开放高地;三是突出既有禀赋,建设成为重庆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集群发展的制造基地。

二是标定江津在重庆都市圈拓展中的功能与定位。要瞄准江津是“重庆一圈两群的重要支点、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要联结点”的重要定位和融入主城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的定位,充实和完善主城功能,促进城市品位的跨越式提升。

三是标定江津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功能与定位。在成渝城市群“一轴两带”布局中,江津应定位为“重庆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川渝、渝黔合作共赢先行区”,依托“一轴”、联通“一带”、辐射“一区”,发挥好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先行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战略节点、对内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

四是把握好融城发展导向下江津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江津应把融城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交通融城、功能融城、产业融城、生态融城、开放融城、城乡融合发展,把江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备、生态良好、开放互通、和谐美丽的“重庆新主城”。

(二)发展规划上的调整与完善

一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传统食品产业集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发展消费品工业;探索以5G通信、人工智能、3D打印、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布局,依托“一区四园”形成差异化、协同化、集群化产业发展态势。

二是交通建设规划。一方面拓展融城交通通道,打破中梁山脉和长江天然阻隔,大力推动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高铁、城市公交铁路建设,提高轨道交通客运能力和通达能力;大力推动连接传统主城区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建设,构建道路交通大动脉;大力推动与传统主城区的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全面互联互通

三是城市建设规划。在融城发展战略导向下,江津城市建设应坚持“三线并进”“一弧带两翼、北部带南部”的总体思路。“三线并进”即以双福新区、滨江新城为主的北线融城战场,以几江、鼎山、德感为主的中线融城战场,以支坪、珞璜为主的南线融城战场,加快三大主战场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城市品位,率先实现融城发展;“一弧带两翼、北部带南部”,即以双福、滨江、德感、几江、鼎山、支坪、珞璜等邻近传统主城、城市建设相对成熟、产业相对集中的北部弧形区域率先融城,带动江津东部、西部、南部地区实现融城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加强与升级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上的加强与升级: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北线:积极参与推动九永高速C线加快建成通车;中线:推动重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中渝泸高速江津至大渡口段建设,联通几江城区-西彭-跳磴-华岩一线,规划建设沿江高速,联通几江城区至大渡口沿江一线,开辟江津融城新通道;南线:推动支坪滨江路与中线沿江高速、省道S106的互联,加快建设支坪长江大桥,推动建设珞璜至鱼洞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珞璜长江大桥,使珞璜与沿江高速联通。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全力配合渝昆高铁建设,适时启动滨江新城高铁站建设,积极推动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改造为城市公交铁路;加快推动渝贵高铁、沿江货运铁路规划建设,拓宽江津客货出口;加速推动轻轨5号线跳磴-江津段建设,力争尽快建成通车;积极协调加快轨道交通17号线、22号线、26号线、28号线规划建设,尽快实现轨道交通接入几江城区。

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宜宾至重庆段航道条件,增强航道通行能力;完善珞璜港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白沙港、兰家沱港,充分发挥区内港口水公铁多式联运的货运优势。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加强与升级:

工程性基础设施:对新规划建设的城区,高水平配置能源供给、给排水、通信、环境卫生、城市防灾等基础设施,充分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城市发展负荷,留足冗余量;对现有城区特别是几江老城区,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改善老城区供水、供电、供气、环卫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老城区品质。

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效能强区”;、“教育强区”、“文化强区”、“商贸强区”;大力引进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科研力量,筹建创新孵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区属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强区”。

(四)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和升级:

一是在现代制造业方面:依托“一区四园”平台融入西部“智能谷”;依托现有产业集群优势,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继续巩固支柱产业;前沿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支撑体系;巩固消费品产业集群优势,延伸拓展白酒、粮油、纸品等产业链条;抓住智能产业加速布局的契机,积极引导消费电子产业落地成群。

二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三是在现代农业方面:坚持以培育富硒产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主线。推动江津农业“走出去”,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出台相关引导性的激励政策

一是经济政策:完善产业引导和招商引资政策,出台重点鼓励产业目录;完善财税政策,合理安排财税政策过渡期,防止财力骤降;完善土地供给政策,在过渡期内保持土地供给体制相对稳定。

二是社会政策:出台鼓励传统主城区居民在江津落户、购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的一揽子政策;出台鼓励区内农村居民“进城定居”的一揽子政策,加速城镇化进程。

三是人才政策:继续大力实施“津鹰计划”,重点引进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管理人才、研发人才、服务人才;对引进人才给予住房、医疗、教育等优惠政策;研究出台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政策;完善聘用制公务员制度,引进高端人才充实行政管理力量;采取上挂锻炼、互派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加强江津区与传统主城区之间的干部交流,拓宽干部视野。     

课题组组长:许卫东

课题组成员:袁先荣 何建平 李德良、田宏伟 欧国平、黄大荣、

      李占伍


决咨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招聘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治理“招聘网站严重违规失信”自律承诺书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0-2018 CQJ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8
江津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渝ICP备16012726号-1 法律顾问:吴嘉斌 冯安业(重庆市循源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江津区东部新城江岸东城中央4幢1-8-10 邮编:402260 广告招商:023-47588106 传真:023-47588100 举报电话:023-47588100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