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千年不谢莲花 见证山水人文传奇

2019-05-07 17:43    来源:重庆日报
2019-05-07 原创稿件

在世界大河文明中,长江三峡库区堪称世界第一大古代石刻水文记录走廊。其中,重庆段的江津莲花石、朝天门灵石、江北耗儿石、巴南迎春石、涪陵白鹤梁、丰都龙床石、云阳龙脊石被称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

在江津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激流奔湍的江水中,有数十块礁石经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组成一朵美丽的巨型“莲花”。石上刻有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初的诗作、词作题记38处,共47首,成为长江乃至中国最大的水下碑诗林。

莲花石,原名挑灯石,由36块大小礁石组成,因其状如莲花而得名,如果全部露出水面,面积可达800多平方米。《重庆府志·江津县》明代本曰:“挑灯石即莲花石在县北江水中不常见,见则人以占丰年。”在江津民间,每逢低水位时,江中的岩石才会显现,而每当岩石显现的年份大多是丰年,于是便有了“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

江津莲花石最早的题记出现于南宋乾道辛卯年(公元1171年)。石上题诗,无论文采、书法、镌刻均不乏上乘者。明代名臣江渊曾将其列为“江津八景”之一,名曰“江心砥石”。

在莲花石上的47首诗词中,除了咏叹莲花石的奇特风姿和“石现兆丰年”的祝颂外,剩下的大部分诗歌都是缅怀一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

相传明崇祯年间,泸州名妓谢秋芳才色艺三绝,守身如玉,只与才士交往,多是鉴赏文墨唱和诗词。时逢江津杨生在泸州作官,两人相识后,互生爱意,暗许终身。后杨生被诬受贬,离开泸州回江津时向谢秋芳承诺,将凑钱为其赎身并结连理。但杨生在回乡途中染病,不久亡故。

久未获杨生音讯,谢秋芳便自赎至江津找杨生,后得知杨生亡故,痛不欲生。杨生的朋友邀谢秋芳游莲花石以解郁结,谢秋芳在莲花石上凭眺江景,感慨世事无常,不禁悲从中来。“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她吟下一首诗悼念杨生后,便殉情于江心。

如果说清初剧作家孔尚任所写的《桃花扇》中,江淮名妓李香君和白衣书生侯方域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读者动容的话,那么400年前谢秋芳与杨生的故事,则上演了一部江津版的《桃花扇》。

从南宋乾道年间至今,莲花石可考证的出水次数为18次。每次莲花石出水都会吸引大量文人雅士聚集于此,他们所留题刻忠实地记录了近800年来的长江枯水位情况。这些诗题所在位置,可为探索长江水位变化规律、修建水利设施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这也对长江两岸的生产建设及政治、经济的发展历史考查提供可靠的实物资料。

文物专家指出,目前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在江心、能自然出水的题刻,只有江津莲花石。然而,因江津城区长江段属三峡库区的库尾,随着水位的提升,这个“不谢的莲花”或将永远“消失”,再难“见天日”。

幸运的是,早在2007年,江津区便启动了莲花石题刻资料抢救保护项目。未来,市民可借助电脑模拟,一睹这千年水文题刻奇观的全貌。

李耀辉

责任编辑:罗美慧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