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我若淌过这片热土(中学组)

2019-12-05 17:38    来源:江津网
2019-12-05 一等奖征文选登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校 蒋雯竹

安谧宁静的江水似沉稳缄默的老者,带着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从家门口缓缓流过。而我,最怀念的童年时光,大概便是坐在微风吹过的江岸,沐着金色的夕阳,贴在母亲身上听她讲那过去的故事,那些发生在母亲儿时一个叫做东方红的江津小村遥远的故事。

那是个小地方,大批来自东南西北的三线建设者,每个人都穿着蓝色的宽大厂服,涌进红色低矮的砖瓦房中,涌进潮湿闷热的厂房中,涌进与他们日日相伴的机器间,融入一场他们将倾尽青春的“战斗”中。每天清晨六点,在公共广播的号召下,整齐划一地唱厂歌。

东方红,仅仅是因为094医院、红阳厂、新兴厂、三五三九厂、维柴厂等各种三线企业就吸引了上万人于此。

他们在这里工作,用他们一双双满是泥污老茧的双手,操作着笨重的机器完成了一件件高精齿轮和用于装备人民海军军航370的柴油发动机。

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之余,三五好友在厂房旁的绿茵场酣畅淋漓地踢足球,积极备战厂里组织的比赛。绿茵场边,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孩儿正你追我赶地嬉笑,而身旁他们的母亲们正闲话家常地为他们织着毛衣……

后来,母亲上高中,带着麻布口袋走上三个多小时的泥路,或是坐上摇摇晃晃没有作为的“汽包车”赶往渡口乘船。或是雾雨的原因,对岸的人过不来,要过去的人也过不去。母亲说是最热闹的不是市中心,而是渡口两岸其极其无奈的人群。

江水在静默着,看着这飞速发展的两岸。

摩挲着母亲工作日记上似乎还有余温的文字,我沉默望向窗外,江水滔滔。外婆又哼起她的厂歌——“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战斗在祖国的三线,开山劈地创伟业…

便想起我的儿时,亦是听着这歌长大,在我那时,早已没了泥路,是尘土飞扬的水泥路,于是干干净净地去上学,灰头土脸的回家。电视也是从黑白的缓成了彩色的电视机,不过是一样厚重罢了。

待到小学二年级,我搬家了。那时已有长江大桥和二十几层的高楼,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看到液晶屏的大彩电,第一次在二十几楼往下望长江,长江滚滚,我却是兴奋地快要跳起来。那一年,是奥运会举办成功的一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我第一次,看见熊熊火炬点燃在鸟巢上方。

三年又三年,从改革开放后,东方红每年都会举办“三线工业三十年”纪念章授章仪式,生活水平提高而迁出的劳动者们又会尽数回来,回到那个他们挥洒所有青春奋斗在三线的小村庄。

沿着宽阔的沥青马路,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纪念雕塑和喷泉,接着便是扑鼻而来的桂花香。他们惊喜地走进崭新的厂房,厂房有了中央空调,路面涂了绿色的防滑漆,巨大精尖的先进设备,无需人工操作,用电脑自动化就能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硬齿面齿轮,运用于国家国防等重要领域。他们眼里闪烁着熠熠的光,是欣慰亦是感动。

继往开来,深刻改革,造就了大好局面。从阿公阿婆那一代开始,我家两代人都投身于三线建设,阿公阿婆虽说早已退休,国家发放的退休基金却是没有亏待老员工半分。无论是医务室生病报销还是子弟学校免费就读,村城线路通车还是分配家属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偏僻的小村,人人都过得幸福又充实。

白桦的诗曾写到:“根据轻重缓急,布置了一线,二线,三线。”而三线则是军工生产要线,前前后后七十年,这是三线劳动人民坚守的七十年,是中华崛起,腾飞的七十年,而那首诗歌则叫《我若淌过这片热土》。

江水翻腾,滚滚向未来奔去,它热烈又稳重,见证一次又一次的时代飞跃。

辅导老师:郑秋香

责任编辑:李皓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