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实习日记:2020.7.18(苏上淳)

2020-07-27 10:52    来源:
2020-07-27 实习日记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今儿个是星期六,是法定的休息日,我们实习记者团随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一样,有双休。本来已经做好了每日奋战的准备的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日志不可不写,所以我决定写一篇关于今日我阅读的新闻报道的感想。

其实我今日所之论述,不在于某一篇新闻报道,也不在于某一件新闻事件,而是在于针对一件事情谈论一种新闻发布和传播现象。

众所周知,当代年轻人所实用的新媒体软件最出名的变便是B 站和知乎,B 站我尚且不做评论,就对知乎而言,这两天掀起了一阵有关我大学母校的大浪,不禁让我对当代网络新媒体宽松的管理制度和低下的实名认证制度的深刻思考。

至疫情爆发,稳定再到特定年级开学以来,我们大学一直秉持着严格管控进出校的策略直到今天。虽说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但同时也招来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恶意攻击。攻击的重点在哪里呢?显然,就是我们进出校门的严格程度。攻击者在知乎论坛上以匿名的形式摆出我校的几条“罪状”,譬如天津各大高校包括南开大学在内已经放开了学生进出管控,而我们学校为何还在坚持?又譬如为何学生还有如此严格的管控制度,而老师就可以正常进出校园?我实在想不通知乎上那些能用近千字篇幅写出“柠檬”文的人究竟是何许人也?是谁给了他们那么大的抹黑学校的勇气?难道就是知乎上的匿名发布制度吗?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很多场合上,知乎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央媒官媒,年轻人更习惯通过阅读知乎来获取相关的知识乃至新闻报道。早期的知乎博主入驻以及发文有些相当严格的制度,使得其内容品质有些相当的保障。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平民用户,知乎放宽了准入门道,使得更多的可能并没有相应的发文资质的人也能发文,随即人们便被带得情绪化,而发文者本身所发的文章就是带有相应的感情,有着一定的主观性,就使得观众更容易被带偏。

这次“知乎治校”行为在我们广大本科生中其实并没有掀起对学校行为的不满,反倒是让我们对知乎的匿名发表的制度和发表人不负责任的言论的愤慨。作为一名实习记者,在这几天的实习当中,我感触最多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对于新闻的作用,那简直就是新闻的灵魂。而通过个人编辑上传,丝毫没有客观性可言,具有带偏舆论导向以达成个人目的的倾向,而且可以匿名发送不惧怕任何的审查,这种看似清晰透明而且民主的方式,实则就是一种网络暴力。


责任编辑:杨溁璐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