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正文

关于统筹资源推动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区域统筹,推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新时代,江津职业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抓内涵式发展,扩大开放合作办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办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一、江津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江津深入贯彻落实“一三三六”发展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以汽摩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电子制造、食品工业为代表的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业。2018年,江津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农业总产值13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41.2亿元。

辖区内有职业院校12所,(中职6所、高职6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各1所,重庆工商学校、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是全国38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和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学校。江津职业院校在校学生7.8万人(高职5.3万人,中职2.5万人),中、高职重点(特色)专业、新兴专业30余个,覆盖了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土木水利、医药卫生、加工制造、财经商贸等领域。

二、江津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骨干专业和专业群优势不够明显

地方政府对学校、专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不够,学校专业群建设不够,学校专业设置缺乏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主导和引导,专业建设以学校按市场需求自主申报和设置为主,优质资源没有向专业集群汇聚,重庆工商学校和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均开设了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服装艺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幼教财经商贸系、建筑工程系、护理系、计算机系等,专业重复建设、同质化办学问题突出,专业集群优势不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互补性不强。

(二)特色办学和高水平建设还不突出

县域内职校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亮点不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及其规划布局存在距离,导致区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失衡,特色专业及农业类专业缺失。学校专业设置如“插秧、插花”,丰富的职教资源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没被串成项链,各校专业如同“小舢板”,区域没有集中资源营造“航母”,专业建设示范领航作用不明显,如:工商学校和江南职校汽车工程系专业设备价值达2240余万元,机械工程系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价值达3580余万元,如果将两校的专业设施设备整合在一起,学校、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水平将上新台阶,效益更明显。

(三)强有力的教师团队尚未汇聚形成 

县域职教师资统筹管理和使用不够,重庆工商学校和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两校均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服装艺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幼教财经商贸系、建筑工程系、护理系、计算机系等专业的专业课师资,队伍整齐、数量充足、阵容庞大,专业和学科高水平领军人物分散在两校各专业系,未集中兵力形成“拳头”优势。如:工商学校、江南职校两校汽车工程系共有119名专任教师(高级讲师25人,高级技师20人),工商学校、江南职校机械工程系共有专任教师150人(高级讲师27人),如果把两校雷同专业的师资整合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全市乃至全国一流的汽车工程、机械工程专业师资团队。

再有,外聘教师作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外聘教师鱼龙混杂、素质良莠不齐,工作管理难度大,办学效益的大部分要拿来支付学校外聘人员的经费,影响学校发展。如工商校年支出外骋教师工资1150万元,江南职业学校年支出外骋教师工资740万元,两校累计支付外聘教师的工资就高达1890万元。

(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够

我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工作做得不够,职后培养弱,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与落实不够,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整体偏低,现有“双师素质”教师质量有待提高;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偏低,教师中领军人物、有影响力的首席教师、市区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数量偏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专业带头人偏少。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脱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的教研科研能力不够强,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够,参与面不广,推动专业建设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适应能力不强,承担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数量较少,高水平教研科研成果较少,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和能力不高。

三、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实现学校办学错位发展

围绕我市“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互动机制,聚焦“区域统筹”下一盘大棋。以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学校为契机,实施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平衡和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对我区职教实施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调、拨、划、转存量资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结合学校办学传统、优势与特色,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主导学校错位发展,优化重庆工商学校和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合理分工两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任务,聚集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定位,推动职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积极构建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搭建基于终身化学习的“立交桥”。同时,要促进职业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的融合,立足办学传统优势,主导和引导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立足三农,扎根我区乡村大地,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打造服务“三农”的特色继续教育,构建和完善以新生代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以农民素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体系,面向乡村及社区,教育培训并重并举,转化、普及、推广农业科技,大力培养打造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农民,推进农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精准有效服务我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农业强区;引导重庆工商学校继续坚持教育与培训两条腿走路,对接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大力开展相关社会培训,优质高效的服务于我区工业兴区的战略实施,打造工业强区。错位发展,消除同质化办学,引导和主导学校差异化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互补性,形成各有侧重、相互分工、相互协作、相互提高的局面,努力形成我区中职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职校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加强对学校专业群规划与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接地方产业动态,聚焦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健全专业设置及调控机制,笃实推进工商学校和江南职校的高水平建设。对两校现有专业整体资源实施跨校重组,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基础条件,宏观规划布局和构建各校重点发展专业群,选择基础条件好、具有行业或区域优势、特色浓实力强声誉高、应用技术先进且具辐射性、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或市级骨干示范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布局重点建设,如:汽车工程、电子信息、土木水利、旅游财经商贸等专业布局工商学校,机械工程、护理、幼教、涉农等专业布局江南职校,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围绕专业和专业群转,以调拨划转方式实施战略性重组,错位持续培育和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高水平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做强实力,挖掘专业红利,形成专业群结构优势,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打造我市学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样板,推动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产学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抓手,以服务区域发展为目标,发展以职业培训为主导的农村特色继续教育,发展以融合基础教育为基点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偿机制,推进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的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与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校企紧密合作、精准对接,产教融合、“教学做”合一精准育人,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供给支撑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融合。

(三)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构建师资区管校用新框架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落实教师“区管校用”的管理体制,实施由区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对教师资源统一管理,打破学校的界限,推动教师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优化配置和动态调整,对现有专任师资进行重新“洗牌”,实施战略性重组,根据专业布局和专业集群的需要来配置和聚集师资,结合专业群集聚相近与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实现核心引领、全面发展,培育和打造专业竞争力。除特殊紧缺教学岗位外,不得随意聘用普通人员,压缩临聘外骋教师数量规模,加强临聘外聘教师的考核与管理。

(四)实施能力提升计划,培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工作,实施职校教师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培养造就高素质职教师资。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建立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的入职培训制度和青年教师跟岗学习制度,实施“结对子工程”和“青蓝工程”,开展业务“传、帮、带”活动,强化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通过理论研修、专业调研、技能培训、国内考察、名校挂职等多种路径,提高其专业建设、实训管理和专业管理的能力;加强教师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加强专业负责人、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教育界、产业界研修,落实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结构比例;加大名教师培养力度,推进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坊建设;启动我区“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杰出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锻炼计划”“教师访学研修计划”,开展“十佳教师”“技术能手”“师德楷模”评选活动,多管齐下,建设打造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双师型”职教师资。按照“内培外引”的发展思路,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引进工作,采取特殊政策和激励措施,引进或聘请行业领军人才以及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高层次人才,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

完善教研科研机制,促进职教师资的专业发展。推进教研科研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建好专业和学科教研组,培养一批优秀教研组及教研组长、专业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培养一批优秀科研骨干,引领和推动教研科研工作上档升级;积极推进集体备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大教育立德树人及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与细节的研究,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提升科研的质量;推动跨区域、跨学科的网络教研、盟校教研、联合教研,打造区域职教教研新生态。



作者:陈卫红,高级讲师,重庆市江津区教科所职教教研员,江津区中华职教社社委.


决咨读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招聘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治理“招聘网站严重违规失信”自律承诺书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0-2018 CQJ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8
江津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渝ICP备16012726号-1 法律顾问:吴嘉斌 冯安业(重庆市循源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江津区东部新城江岸东城中央4幢1-8-10 邮编:402260 广告招商:023-47588106 传真:023-47588100 举报电话:023-47588100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6号